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曾用名: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1009-2137
CN:11-4423/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610899984836578
被引频次:3466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化学文摘(网络版);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临床医学
期刊热词: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解毒化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1 17:3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引发该疾病的生理机制包括两种,其一是由于患者身体的红细胞生成素无法影响造血干细胞,导致其增殖异常,其二是因为某些异常因子刺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引发该疾病的生理机制包括两种,其一是由于患者身体的红细胞生成素无法影响造血干细胞,导致其增殖异常,其二是因为某些异常因子刺激了造血干细胞。真性红细胞增多会使患者出现眼结膜充血、肢体麻木以及皮肤紫红色等症状,病情严重则会引起皮肤瘙痒或者是血栓。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是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中老年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随着病情的加重,有进展到更严重的血液癌症,如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危害极大[1]。临床上对真性红细胞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静脉放血以及化疗两种,另外中医疗法对疾病的治疗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为此,我院特选取7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整理后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纳入研究,共计70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2];②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合并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③合并严重免疫性疾病及中枢系统疾病。④对本次所用药物过敏;⑤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疾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予以分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共计35例;年龄最低者为38岁,年龄最高者为71岁,年龄均值经计算后为(49.)岁;最短病程4w,最长病程34w,病程均值为(16.)w。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共计25例;年龄最低者为36岁,年龄最高者为73岁,年龄均值经计算后为(50.)岁;最短病程3w,最长病程37w,病程均值为(16.)w。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构成因素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期间,予以羟基脲(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为:羟基脲Sig30mg,每周两次。

(2)观察组: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期间,在采用羟基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汤进行联合治疗,羟基脲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相同。解毒化瘀汤:取黄芪30g,丹参20g,莪术、土茯苓、三七、川穹各15g,黄连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4w。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②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效:瘙痒、头晕、疲劳、视力模糊、呼吸急促等症状彻底消除或改善80%及以上;有效:瘙痒、头晕、疲劳、视力模糊、呼吸急促等症状改善50%~80%;无效:疾病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及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观察患者主症证候积分,包括: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痕。

表1 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将研究中涉及的实验数据录入分析工具SPSS21.0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血液学指标)用()表示,差异性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效果)用[例(%)]表示,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当同一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RBC、Hb相互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RBC、Hb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0.05,实验数据详见表1。

2.2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数据详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注:Δ与对照组比较,χ2=5.2851,P<0.05

2.3 主症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刺痛、脉络瘀血以及皮下瘀痕等症状积分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积分有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积分经统计分析显示由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以及可比性存在(P<0.05)。实验数据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证候积分对比[()分]

3 讨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起病隐匿,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血液肿瘤,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瘙痒、头晕、疲劳、视力模糊、呼吸急促等症状。具报道,众多学者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归为中医“瘢痕”、“血瘀证”及“肝经郁热”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真性红细胞增多会使患者出现面红目涩、五心烦热、舌暗红以及脉弦细沉等症状,若病情严重还有可能引起脾肝肿大以及胸腹痞满等情况,另外真性红细胞增多可以在血证、血实以及血瘀、血痹四个范畴内予以归类[3]。我国古代医学典籍《灵枢》中表述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的早期症状,即急息面赤、气满胸中,多数患者不以为意,疾病多因体检等途径诊断出来;另外患者舌青且存在淤血,通过辩证可知“血瘀”为其主要症状,若患者受寒气侵扰,会使血液出现凝结成块的现象,即西医上常说的血栓,会提高疾病致死率,中医理论认为这与瘀血内停、郁而化火以及血行失畅等有关,所以疾病治疗中应主要采用活血化瘀以及疏肝理气的方法[4]。

文章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xyxzz.cn/qikandaodu/2020/0721/389.html

上一篇: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效果
下一篇: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开展于血液学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