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曾用名: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1009-2137
CN:11-4423/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610899984836578
被引频次:3466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化学文摘(网络版);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临床医学
期刊热词: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2 17: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机构】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分 类 号】R733.1【分类导航】医药、卫生->肿瘤学->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关 键 词】弥漫大B细胞型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作者机构】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分 类 号】R733.1 【分类导航】医药、卫生->肿瘤学->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关 键 词】弥漫大B细胞型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案 预后分析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0014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6023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590508)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5-WSW-058) 【摘 要】目的:对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42例,综合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其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2例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PCNSL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脑脊液蛋白量及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应用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影响(P> 0. 05),而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及治疗中常规鞘注、应用甲氨蝶呤能有效延长PCNSL患者总生存期。结论:尽早明确PCNSL诊断及积极规范化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常规鞘注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性。 核黄素磷酸钠预防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第20期 目的:探究核黄素磷酸钠预防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14例,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3g/m2)化疗108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4例.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结束12小时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了亚叶酸钙(15mg/m2)解救治疗,并监测甲氨喋呤血药浓度直至低于0.2μmol/L停止给药.实验组在亚叶酸钙基础上加用核黄素磷酸钠解毒治疗,对比两组口腔黏膜损害、胃肠道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口腔黏膜损害、胃肠道损伤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8/54)、24.1%(13/54),而对照组为33.3%(18/54)、44.4%(2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核黄素磷酸钠可降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引发的口腔溃疡及胃肠道黏膜损伤等发生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现状及进展[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第7期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罕见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性。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化疗方案改善了PCNSL的临床结局,但仍有过半数患者出现复发或耐药。介绍PCNSL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现状,特别是近年来该病在诊断及分子学发病机制的进展、新型药物在复发难治患者中的应用。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第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替莫唑胺辅助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复发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4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替莫唑胺组(26例)和替莫唑胺组(20例),非替莫唑胺组予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替莫唑胺组予以增加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统计不良反应、缓解效果,随访生存期。结果:替莫唑胺组治疗有效率85%,显著高于非替莫唑胺组的有效率50%(P<0.05),替莫唑胺组患者复发后生存期中位数高于非替莫唑胺组(P<0.05),且替莫唑胺组Kaplan-Meier生存期曲线较非替莫唑胺组也显著延长。结论:替莫唑胺对治疗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一定疗效,可改善预后。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接受放疗与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治疗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第3期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接受放疗与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是否接受放疗将43例PCNSL患者分为实验组(放疗+化疗) 24例和对照组(化疗) 19例,对照组仅接受以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并记录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及5年内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R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血液毒性反应、脱发和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1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治疗PCNSL疗效显著,患者免疫治疗改善明显,远期生存率高,但部分毒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 替莫唑胺化疗方案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免疫功能缺陷PCNSL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8,第4期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化疗方案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免疫功能缺陷PCNS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替莫唑胺化疗方案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168例非免疫功能缺陷PCNSL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化疗周期、化疗疗效、不良反应、生存分析、随访时间等数据信息,研究了替莫唑胺化疗方案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免疫功能缺陷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68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为0~24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1.8±2.3)个月。CR 51例(30.35%)、PR 63例(37.50%)、SD 23例(13.69%)、PD 31例(18.45%)、有效率67.86%以及临床控制率81.55%。不良反应主要有:贫血、骨髓抑制、疲劳、恶心呕吐等。结论替莫唑胺化疗方案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移植"治疗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第2期 目的:观察以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化疗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供者G-CSF动员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G-PBHSC)输注组成的“微移植”,治疗3例难治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火箭军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难治性PCNSL患者。“微移植”治疗时首先给予患者大剂量MTX为基础的化疗,在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亲缘单倍体相合供者G-PBHSC输注,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1.34×108/kg,不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结果:3例患者在确诊后分别接受过化疗或放疗,在“微移植”治疗前病情处于进展状态,“微移植”治疗后1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并已持续15个月。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病情稳定10个月和7个月,此后病情再次进展而死亡。患者对“微移植”治疗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主要是与大剂量MTX化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感染,但在G-PBHSC输注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 d、12.5 d。在治疗期间未观察到GVHD相关临床表现。结论:对于难治性PCNSL患者,“微移植”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挽救性治疗方法。 MTX相关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第1期 目的探讨MTX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methotrexateassociat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ALD)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TX相关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lymphomas,PCNSL)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1岁。因行走不稳伴右下肢乏力半个月入院,银屑病7~8年,每天口服MTX 0.25 mg。头颅MR示左侧扣带回及胼胝体体部占位性病变。脑肿物病理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免疫亚型;老年性EBV~+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ER检测阳性。免疫表型:CD20、CD79a、CD30、BCL-2、CD43均弥漫强阳性,MUM1(70%阳性),Ki-67(90%阳性),BCL-6(<10%阳性)。CD3、CD5、CD10、CD15、EMA、CD4、CD2、ALK、CD138、TDT、Cyclin D1、CD56、TIA-1、c-myc均阴性。BCR毛细管电泳法显示:Ig H基因可见克隆性重排;Ig K、Ig L基因未见克隆性重排。BCL-2/Ig H、BCL-6 BA、c-myc B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结论 MALD临床少见,极易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表现及免疫表型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7,第26期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淋巴肿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率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1].近10年发病率逐渐上升,此病不仅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人中逐渐增加,而且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也明显增加[2].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程短,进展快,预后差,具有高度致死性.除了疾病本身进展危及生命外,病人还存在血栓的危险性.发生血栓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壁的损伤及静脉血液瘀滞等.有报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血栓发病率大于6%.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据统计,美国每年新发PE约60万例,其中约15万例死亡[3].未得到及时治疗肺血栓栓塞病人病死率可达90%. B细胞分化标志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第5期 目的:探讨B细胞分化标志在119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BCL-6、CD10、MUM1/IRF4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CL-6+意味着更短的PFS(P=0.047)与OS(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BCL-6+意味着更短的PFS(HR:1.95,95%CI:1.22-3.12,P=0.005),但与OS不相关(HR:1.85,95%CI:0.71-4.8,P=0.21)。Hans分类及单个B细胞标记BCL-2、CD10、Mum1/IRF4与预后不相关。结论:BCL-6+是PCNSL的不良预后标记。 甲氨蝶呤联合替莫唑胺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第2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替莫唑胺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研究组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后,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4.2%、83.3%,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752,P<0.05)。研究组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3.6±4.8)%、(82.4±6.7)%,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21.531,P=0.041)。结论:在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时,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文章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xyxzz.cn/qikandaodu/2020/0522/357.html

上一篇:木香烃内酯通过JAK/STAT通路抑制K562细胞增殖研究
下一篇:骨髓穿刺物的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