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曾用名:实验血液学杂志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1009-2137
CN:11-4423/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610899984836578
被引频次:3466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化学文摘(网络版);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临床医学
期刊热词: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聂广:关于中药砒霜和雄黄的现代故事(2)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9 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80年,黄世林教授研制以雄黄为君,青黛为臣的复方黄黛片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R达95%以上,90%以上的患者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乃至根治。后来

1980年,黄世林教授研制以雄黄为君,青黛为臣的复方黄黛片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R达95%以上,90%以上的患者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乃至根治。后来的研究显示:应用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APL患者,全部患者均获CR,达CR时间为44.,其中30d内获CR31例(16.0%),31-60d获CR152例(78.8%),>60d获CR10例,占5.2%;疗程中不出现骨髓抑制,无严重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不诱发与加重DIC,疗程中治疗相关死亡率为0%;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偶有可逆性谷丙转氨酶增高及轻度黄疸,动态观察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

有关黄世林学术思想及其研究论著有:(1)复方青黛片为主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l995,16(1):26;(2)黄世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验. 中医杂志,1999,40(11):653;(3)驱邪复正法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基础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3):55;(4)驱邪复正法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研究.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194;(5)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3例疗效分析.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7):440;(6)复方黄黛片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66;(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701;(8)中药主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缓解治疗方案的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2,12:1;(9)复方黄黛片与化疗交替应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5):204;(10)复方黄黛片及其与化疗序贯应用清除APL-PML/RARα融合基因临床研究.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3):154。

陈竺夫妇的贡献

1978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研究生,陈竺和陈赛娟(后来成为伉俪)师从于我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上海第二医学院血液学家王振义教授。

1981年,陈竺获得硕士学位,和陈赛娟一起留在上海瑞金医院工作。1984年,陈竺获到法国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进修,1年后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其后,陈赛娟也在1986年来到陈竺所在的血液中心,攻读细胞遗传学博士。

1989年1月,陈竺和陈赛娟先后获得博士学位,7月,夫妻双双来到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专心致力于维甲酸分化治疗白血病机制的探索。1990年,他们的研究小组和国际上的几个实验室同时发现,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基因易位,形成特定的融合基因,导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阐明了该疾病的发病原理和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分子机理。

虽然反式维甲酸治疗APL有不错的疗效,但仍然还有20%-50%的患者复发,并产生抗药性,因此还得寻找新的办法来治疗复发的患者。1994年,在一次国内学术会议上,陈赛娟偶然遇见了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张亭栋,得知他们用砒霜(三氧化二砷)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他们夫妇开始查资料,得知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和古希腊的医学记载中都有“砒霜”这种药,19世纪西医曾使用砒霜治白血病,中药也采用“以毒攻毒”的观点来治疗银屑病和梅毒。他们很快与张亭栋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体外的实验中,砒霜不仅能作用于早幼粒白血病癌细胞,而且还有剂量依赖的双重效果,即在较大剂量时诱导细胞凋亡,而在较低剂量时则诱导细胞分化,机理是砒霜能选择性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蛋白质发生降解。这些工作的系列论文发表在美国的《血液》期刊上。1996年8月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说: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使人感到震惊的同一研究小组又取得了惊人的发现。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维甲酸和砷剂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的途径,靶向作用于该型白血病的同一关键致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临床试验中,“协同靶向治疗”的设想可以使90%以上的患者长期无病生存。国际同行评价: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可治愈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2002年,瑞士诺华公司推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新药格列卫,该药物直接瞄准了癌细胞的信息司令部,即费城染色体所产生的异常蛋白酪氨酸激酶这个“靶点”,阻断癌细胞的信号通路但不影响正常细胞。陈竺夫妇开始设想,用砷剂与格列卫配合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这次他们选用的是雄黄(四硫化四砷)。DNA芯片初步结果显示:两药共用比只使用一药的效果更好;在细胞实验层面,癌细胞凋亡数大大增加。这两种药物有可能成为该型白血病治疗的“黄金搭档”。

文章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xyxzz.cn/zonghexinwen/2020/0909/426.html

上一篇:重磅!2020未来科学大奖公布,4位学者获奖
下一篇:细胞免疫治疗背后的绝症女孩儿